7月4日,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青年学者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本次青年学者论坛由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主办,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系统与应用专业委员会、淮海工学院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连云港高新区管委会联合承办。
大会开幕式于上午9:00在学术会议中心东海厅举行,由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李存华院长主持。淮海工学院校长宁晓明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宁晓明校长首先表达了对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并就目前学校在创建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的进展情况、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专业申报工作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预祝会议成功举办。连云港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莉、省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系统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勇、省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房伟也先后致辞,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和部门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和活动,表达了对参会交流学者的欢迎和感谢。
本次青年学者论坛共安排了三场学术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陈朋朋教授的报告为:人工智能浪潮下室内人员活动识别与被动定位研究。报告认为,物联网、大数据及深度学习的兴起带来了人工智能的爆发,在此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以往的室内定位与活动识别技术方案,陈教授及其课题组将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的方法应用于智能无线感知中探索新型的活动识别与室内定位技术,最后与大家分享了个人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及趋势的看法。
东南大学肖卿俊博士带来了“大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在高速网络管理和流量监测领域的应用”的报告,该报告介绍了大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在网络基础设施管理和安全防护领域的一些应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可以用来定量分析高速报文流,实现高精度、低开销、近实时的统计信息提取。基于抽取的统计信息,模式识别工具可以进一步对报文流进行组流、业务类型分类、异常检测,甚至是攻击溯源。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无人化闭环的智能网络管理,包括资源调度、故障排查和态势感知安全防护等。
淮海工学院王倪传博士的报告题目为:基于神经成像技术的人脑活动解码:模型、方法及应用。该报告围绕着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脑活体成像技术、脑功能图谱划分、脑功能指纹以及脑外科手术等方面逐步详细展开,向与会的老师、同学系统地介绍了其课题组所研究的人脑活动解码模型与求解算法,最后着重介绍了其课题组关于人脑职业可塑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个报告内容丰富,各有侧重,受到与会师生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报告人介绍:
陈朋朋,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曾公派至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联合培养,主要从事物联网及大数据相关方面的研究,在ICDCS,Infocom,电子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等5项省部级以上课题,获201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016年中国传感网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2017年中国物联网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
肖卿俊,副教授,硕导,江苏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东南大学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理工大学博士毕业,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博士后出站。目前主持在研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参与过多项科技部重点、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近几年被SCI或EI收录的论文3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的中国计算机学会规定网络方向A类论文7篇,B类论文6篇。获得ACM国际计算机学会南京分会颁发的2016年度科研新星奖。
王倪传,2016年博士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于深圳大学医学部任助理教授、医学信息工程系副主任,现为淮海工学院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国际人脑成像学会会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2017/2018 IEEE ICIA国际会议Session Chair与程序委员会成员,以及Neuroimage、Engineering等十余个SCI期刊审稿人。
王倪传博士主要从事脑成像与脑功能连通性检测、脑连接组学与人脑职业可塑性、心理健康评估与脑疾病检测、机器学习与类脑智能等领域的研究,获评2014年度“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第五届脑成像与脑电研究与应用研讨会“青年论文奖”提名奖,创建性地提出了多功能属性融合的脑功能连通性解析框架,提出了人脑职业可塑性概念,并解析了国际上第一幅海员职业依赖的脑连接图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Human Brain Mapping、IEEE TBME、IEEE JBHI等期刊发表论文1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多项。